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肌肉注射可调控胰岛素基因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四环素调控的胰岛素表达载体肌肉直接注射后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构建了质粒prTA-tet4-rhINS.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Balb/C小鼠成糖尿病模型,300 μg质粒注射至小鼠的股部肌肉,并同时在饮水中加入不同浓度强力霉素(Dox),监测小鼠末梢血糖、体重,测定血清人胰岛素、C肽水平.用RT-PCR检测小鼠肌肉注射部位组织中人胰岛素原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质粒prTA-tet4-rhINS注射后,给予Dox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血清人胰岛素、C肽水平相应升高,体重增加.效果持续大约二周.小鼠肌肉组织中有人胰岛素原mRNA表达.降糖效果和基因表达程度随Dox浓度增加而增强.质粒prTA-tet4-rhINS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起到明显的降低作用.在糖尿病小鼠肌肉组织能很好地表达,并受Dox调控.  相似文献   
22.
扩张蛋白(expansin)在细胞扩张和果实成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植物细胞壁伸展测定仪是研究扩张蛋白必不可少的仪器。为此以电涡流传感器为核心部件装配了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测量准确等优点的新型测定仪,并利用该仪器研究了蚕豆(Vicia faba)扩张蛋白的特性。结果表明蚕豆根、茎、上胚轴和成熟叶片中均存在扩张蛋白,而且叶片和幼根的扩张蛋白活性最强;免疫印迹证实在蚕豆根、茎、上胚轴和成熟叶片中确实存在扩张蛋白。以上结果说明本仪器灵敏且可靠,用此仪器首次发现在成熟叶片中存在扩张蛋白。  相似文献   
23.
李英慧  袁翠平  张辰  李伟  南海洋  常汝镇  邱丽娟 《遗传》2009,31(12):1259-1264
以我国363份栽培和野生大豆资源为材料, 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候选基因(rhg1和Rhg4)的SNP位点(8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 以期阐明野生和栽培大豆间遗传多样性及连锁不平衡水平差异。结果表明, 与野生大豆相比, 代表我国栽培大豆总体资源多样性的微核心种质及其补充材料的连锁不平衡水平较高(R2值为0.216)。在栽培大豆群体内, 基因内和基因间分别有100%和16.6%的SNP位点对连锁不平衡显著, 形成两个基因特异的连锁不平衡区间(Block)。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单倍型46个, 野生大豆的单倍型数目(27)少于栽培大豆(31), 但单倍型多样性(0.916)稍高于栽培大豆(0.816)。单倍型大多数(67.4%)为群体所特有(31个), 其中15个为野生大豆特有单倍型。野生大豆的两个主要优势单倍型(Hap_10和Hap_11)在栽培大豆中的发生频率也明显下降, 推测野生大豆向栽培大豆进化过程中, 一方面形成了新的单倍型, 另一方面因为瓶颈效应部分单倍型的频率降低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24.
报道了对齿藓属中国新记录种——无疣对齿藓(Didymodon validus Limpr.)(新拟)。该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中亚。该种的主要特征为叶干燥时内卷或背弯,叶片较长,中肋突出叶尖呈长毛尖,叶细胞平滑无疣。该研究对无疣对齿藓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将其与属内相似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该种的显微照片和形态线描图。  相似文献   
25.
该研究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DlDRM1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并检测其在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2,4-D、IAA、KT)处理下及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以揭示DlDRM1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1)从龙眼转录组unigene序列筛选获得龙眼结构域重排甲基化酶1基因(命名为DlDRM1)全长序列,并利用RT-PCR法从‘红核子’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克隆获得DlDRM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Y990493);DlDRM1基因cDNA全长2 574bp,包括494bp的5′UTR,184bp的3′UTR,可编码包含63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lDRM1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其分子式为C_(3104)H_(4839)N_(851)O_(984)S_(28);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龙眼DlDRM1与脐橙DRM相似度最高(76.85%),二者亲缘关系也最为接近。(3)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DlDRM1在龙眼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DlDRM1基因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而且在非胚性愈伤向胚性愈伤转变过程中DlDRM1基因的表达量呈逐步下降趋势,说明DlDRM1基因与体胚胚性呈负相关关系,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定浓度的IAA和2,4-D能够促进DlDRM1基因的表达,而KT则抑制DlDRM1的表达。(4)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DlDRM1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小剂量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P物质,5-烃色胺(5-HT),白细胞介素-6、8(IL-6、IL-8)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比较两组Fg、APTT、PT、PLT、P物质、5-HT、IL-6、IL-8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Fg、APTT、PT、PLT、P物质、5-HT、IL-6、IL-8均较术前上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能够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免疫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Ⅲb~Ⅳ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化疗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DC-CIK免疫疗法联合化疗(顺铂+吉西他滨),1个月为一个周期。化疗组仅进行单纯化疗,1个月为一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DCR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的中位PFS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外周血中的CD3+、CD3+CD4+和NK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CD3+CD8+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的CD3+、CD3+CD4+和NK细胞较化疗组显著上升(P0.05),CD3+CD8+细胞较化疗组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疲乏、疼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白细胞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DC-CIK联合化疗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提高DCR,延长患者的PFS,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8.
黑河流域山区牧坡草地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及水热因子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LI600-09土壤呼吸室和LI-6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在生长季节对黑河流域山区牧坡草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速率及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牧坡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为夜间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最低值在5~10月份,分别出现在7:00、6:30、5:30、5:00、6:00和7:00,此后开始升高,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15:00、14:30、14:30、13:30、14:00和15:00,在16:00~18:30又逐渐下降,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介于0.31~6.98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7、8月份最高,5月与9月份次之,月与10月份基本一致,整个过程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形式.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指数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乘幂关系.  相似文献   
29.
云南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表天南星属(天南星科)一新种苍山南星Arisaema cangshanense X.D.Dong,通泉草一新变种,白花通泉草Mazus japonica(Thunb.)O, Kuntze var.leucanthus X.D.Dong和光叶蔷薇一新变种,重瓣光叶蔷薇Rosa wichuraiana Crep.var.multipetala X.D.Dong  相似文献   
30.
家蚕微粒子病是家蚕Bombyx mori的重要病害,探索其消毒杀灭方法对蚕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微粒子染色法和添食家蚕侵染法测试了温度、紫外线和消毒剂处理108个/mL家蚕微粒子后对家蚕微粒子的消杀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对家蚕微粒子虫灭活温度为60℃处理30 min以上;使用20 wx功率紫外灯距离50 cm照射12 min及以上时,微粒子死亡率为47.70%,对家蚕侵染率为0;三氯异氰脲酸800 mg/L及以上浓度处理6 min以上家蚕微粒子死亡率为100%,对家蚕的侵染率为0;戊二醛癸甲溴铵200 mg/L及以上浓度处理6 min以上家蚕微粒子死亡率为100%,对家蚕的侵染率为0。3种消毒方法中温度法主要用于小型蚕具消杀微粒子;紫外线用于蚕业辅助设施的表面微粒子的消杀;三氯异氰脲酸和戊二醛癸甲溴铵均表现出较好的消杀效果,其中戊二醛癸甲溴铵较含氯的消毒剂三氯异氰脲酸稳定性强,刺激性小,对养蚕的金属腐蚀性小,可作为含氯消毒剂的部分替代使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蚕业生产中消杀微粒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